- 52岁戴耀明近况曝光,落魄到餐厅打工,曾表白佘诗曼扬言娶她为妻
- 众所周知,TVB的演员片酬远远比不上内地的片酬高,这也是近几年TVB很多演员纷纷转战内地的原因,尤其是很多TVB的绿叶演员,甚至他们的片酬都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
中国人有着极深的乡土情结。这与传统文化、宗族延传等方面息息相关。
于是我们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们也会“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但无论我们对故乡的感情是炽热的还是内敛的,这都体现了我们对故乡的认同感。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湖南韶山冲人。而他作为新中国的奠基人,即便是在建国之后国事繁忙,他也曾先后两次返回湖南韶山冲的老家,期间为表达思乡更是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这样的名篇。
不过,在湖南这个故乡之外,毛主席却也曾对一个别的省份格外的关心,甚至为此还曾直接说出“不要做湖南人,要做这省份的人”的话语。
这个省份就是河北。
1963年11月,主席在视察河北听取河北省领导汇报的时候,直接讲了一句话“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这也令在场的干部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要知道,毛主席经常听取各个省领导干部的汇报,而这是唯一一次表示想成为那里的人。
河北对于主席,为什么会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值得用“生在湖南,死在河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展开剩余82%这还要从他中青年时代的经历说起。
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在韶山冲中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1914年,他来到了湖南长沙的第一师范求学,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1918年,25岁的他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而在毕业前夕,他与蔡和森等同学创办了新民学会,并逐渐接受了新思想。
期间,为了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年轻的他前往了北京,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
当时经过教育部门协调,所有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要在三个区域集合,分别是北京、保定和长辛店。
一开始毛主席在北京,自然也就负责北京班的协调事宜。但是,很快由于一批湖南老乡学子赶到了保定的留法预科班,毛主席也就本着乡党之谊动身去了保定安置这批学生。
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河北。
刚到保定,他就立刻同学生们见了面,详细给学生安排了住宿等一系列相关事宜。这项工作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很麻烦,他要和每一位学生们沟通,了解这些学生们的诉求,然后合理的进行安排,避免闹矛盾。
虽然在保定住了5天,却始终没有时间出去逛逛,唯一一次带着学生们出去是在保定名园莲花池,大家在这里共同拍照留念。
安置工作完成后,他就急匆匆返回了北京,后来他在谈起这件事的时候用“去保定府城走了一圈”来形容。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等他下次再来河北时居然是整整30年后。
1948年4月,此时国内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部队正准备发起对国民党的大战役,以期能够尽快实现胜利。为了能够前沿指挥,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来到了河北阜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起初主席住在阜平西下关村、城南庄和花山村,这三个名字在历史上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倒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主要还是因为经常有敌特和敌机经常骚扰,因此毛主席一行在这三个村镇都没有常住。
但如果提到另一个住所西柏坡,大家估计都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的最后决策都是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这个平凡的小山村里下达的。因此对于毛主席来说,在西柏坡的这段数个月的经历非常特别,在这里他每天和朱德等人讨论战场情况,经常是连夜围着地图讨论,天亮了再出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最终三大战役陆续取胜,奠定了大局,从1948年秋天到1949年初,这段岁月毛主席在西柏坡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拨云见日,未来可期。这对于一位已经奋斗了20多年且历经苦难的人来说,此时此刻的河北西柏坡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这里不仅是他人生的一段美好回忆,更是他建立新中国抱负逐渐实现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很忙,很难有时间外出考察。直到1952年11月,他才再次来到了保定,并且重新去看了一次当年他和学生们合影的莲花池,结果当年的古建筑已经被拆毁了,新盖了一座新式建筑。
对此,主席明确提出了批评,说“不是那个样子了”,要求地方领导重视文物古建保护工作。
之后,他又陆续考察了河北的秦皇岛、邢台、唐山和邯郸等地,足迹遍及河北大部分城市,相比于其他省份,表现出了对河北的更多关心。
后来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他总计来河北考察工作20多次,次数远超大多数其他省份;而且由于河北的地形地貌原因导致自然灾害也比较多,主席对此也特别关心河北的减灾问题。从1949年到1976年的20多年间,毛主席便专门作出了12次批示,开展了6次谈话,发过2次电报,还专门写过一次题词。
更难能可贵的是,1963年8月海河特大洪灾发生后,主席在短短8个月内先后4次亲自前往河北视察救灾情况。
这场受灾人口多达2435万的灾情让他日夜悬心,只要有时间,就要问一问相关情况,而且嘱咐河北地方领导一定要根治海河水患。
而“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便是在此期间所讲。
而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的是毛主席对于河北人民的关爱、关切。于是,便抒发了“生在湖南,死在河北”这样的真情实感。
也正是因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毛主席才永远的活在人民的心中,为人民所敬仰。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紫薇花(3)
下一篇:韩国空难遇难者家属提起刑事诉讼